金獅陣器械介紹

丈二棍
大刀(關刀)
鉤鐮刀
菅刀(官刀)
長槍
鉤鐮槍(鉤仔)
齊眉棍
月牙鏟(耙)
大斧
三叉
躂刀
牌刀
雙刀
雙斧
雙鞭
籐牌

丈二棍

大刀(關刀)

大刀是「關刀」的俗稱,屬於長兵器。宋江陣所使用的大刀,就是三國時代關羽所慣使的「青龍偃月刀」,這也是《水滸傳》裡「大刀」關勝的擅長兵器。其刀面有青龍圖騰,形如偃月,刀身狹長而沉重,具強烈的攻擊性,使用者往往須有強健魁梧的體魄才行。

鉤鐮刀

菅刀(官刀)

官刀結構由刀尖、刀身、刀柄三部分組成,單刃,刀尖銳利,刀身狹長,長木柄。又稱單刀、菅刀,為古代著名的步戰用刀,專掃敵之腰身或馬腿,因此又有掃刀或斬馬刀之稱。當宋江陣進行兵器演練時,必由開雙斧起始,稱為「開斧」;次行旗花,謂之「開旗」,再來即「開利器」,也就是進行帶有金屬類的兵器之演練,而通常是以「開官刀」來代表。在若干地區的武陣當中,官刀甚至具備押煞、驅邪之功。

長槍

鉤鐮槍(鉤仔)

鉤仔是鉤鐮槍的俗稱,其槍頭中部突出一支彎曲的側鉤,鉤上有刃,像一把小鐮刀,這使得兵器多了許多使法與用途。

齊眉棍

「棒齊胸,棍齊眉」,宋江陣的槌仔就是長與眉齊的「齊眉棍」。這是所有兵械中最被普遍使用的一種,器材隨時可得,招式靈活多變。梁山人馬中著名的齊眉棍好手有「行者」武松及「浪子」燕青,花和尚亦為個中高人。在宋江陣中,槌仔雖屬較為簡便輕巧的兵器,但棍法卻屬於較為困難的技術,非有相當程度的根基,是無法將槌仔練好的。

月牙鏟(耙)

「月牙鏟」因其形似灣月,月牙朝上,下接木製或鐵製的長柄。這是一種由農用工具演變而成的兵器,亦有人說是佛教僧侶得自禪杖上的靈感,成為古代僧侶經常攜帶的隨身武器,《水滸傳》中的「花和尚」魯智深即擅此械。宋江陣的耙即仿自月牙鏟,屬於長兵器的一種,鏟頭多木製或鐵製,須注意的是宋江陣的耙頭多漆紅色,但衍自宋江陣的「白鶴陣」,耙的頭卻以黃色來做區別。

大斧

三叉

叉最早是用來捕魚打獵的生產器具,後來被運用到戰場上,它可以是兩軍對陣時用以衝鋒殺敵的神兵利器,也可以當做清理死屍的工具。叉多為鐵製,分三股,故名「三叉」。中股直而尖,一對側股由中股底端弧形向前,後粗前尖,叉下接長柄,多是木製或鐵製。宋江陣裡的三叉可視為「耙」的類似兵器,二者的使法雷同,當耙不夠用時,可以三叉代替之。

躂刀

狀似大刀,但形體較小,重量也輕得多,有「小關刀」之稱,屬於較輕型的攻擊性武器之一,招式與大刀頗雷同,但更易變化。

牌刀

歷代軍隊,都大量運用盾牌作為防護武器,盾牌配以刀槍,更能發揮攻防功能。宋江陣一般以盾牌配牌刀,亦稱「盾牌刀」,又因盾牌由藤條編製而成,又稱「藤牌刀」。

雙刀

刀由刀鞘、刀柄和刀身所構成。刀柄包含刀彩、柄首、握柄與護手;刀身包含刀刃、刀背與刀尖。以尺寸區別,刀可分長、短二種;短刀以使用習慣分類,又可分單、雙二種。雙刀的款式不如單刀多樣,重量也比較輕,舞動起來強調靈動巧捷,頗適合女性學習,《水滸傳》中的扈三娘即持用雙刀。

雙斧

斧的造形,刃部呈扇狀,背部為長方形,有木貫穿其間為柄,斧面有圖騰,或簡單,或繁複,各陣不一。斧有長、短、單、雙之分,宋江陣的斧一般是成雙成對的短斧。在《水滸傳》中,黑旋風李逵即持用雙斧,因此相傳當前宋江陣持雙斧者即李逵的角色,其位置在頭旗的旁邊,居「小爿」短兵器列之首,職責即在保護頭旗。在大部份的宋江陣裡,雙斧與頭旗的地位同樣重要,被視為宋江爺的象徵。

雙鞭

雙鞭,形如鐧、鞭,但因構造比鐧、鞭等兵器多了一對邊爪而得名,一稱「鐵尺」,短小且無鋒刃,便於隨身攜帶,在古代是衙門捕快所專用的武器。現在宋江系列武陣裡,雙邊、雙鞭、雙鐧往往不是區分的很明顯,常有交替使用的情況。

籐牌

盾牌亦稱「盾」,「牌」乃俗名,是一種手持格檔,用以掩蔽身體、抵禦兵刃矢石的防禦性兵械。牌的尺寸大小不等,材質亦多樣,有長方形或圓形兩種。宋江系列武陣的牌均屬圓形,中央向外凸出,形如龜背,內面有繫帶或握柄,以便抓握。戚繼光《紀效新書》中提到:「以藤為牌,近出福建。」使用者一手抓握盾牌掩身或格擋對方的武器,一手執短單刀乘虛攻敵,致勝率極高。戚繼光的籐牌兵即破敵無數,名留千古,因而有部份學界人士認為宋江陣之源流,與戚氏軍隊不無牽連。現今常見的牌有竹製、籐製、皮製及乳膠製品等多類,竹、籐製品重量輕,皮製品較堅固,各有優點。信仰方面,金獅陣、白鶴陣禁殺生,因此不能用皮製盾牌,宋江陣則無此忌。

acer пкпрофориентация онлайн тест бесплатно для школьников